进乡村社区、进厂矿企业、进学校院所;开展体验式调研、举行座谈交流、发放问卷调查……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江苏省第一批参加单位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要求,围绕“三进三解”深入调查研究,在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带头调研的同时,推动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摸实情谋对策,着力推动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
“能现场解决的,我们就现场解决”
(资料图片)
5月10日,省市外办主题教育调研组来到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如何改进完善因公出国(境)管理,更好服务“走出去”企业招商引资开展调研。“我们今天来,就是为了多看一看细节,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特别是要探讨如何全力推进贸易和投资领域对外合作,畅通沟通渠道,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优质服务。”省外办党组书记、主任孙轶开门见山。
“我先看看招商团组准备的材料,有哪些是可以优化改进的。”在开发区管委会,孙轶和调研组一行站在电脑前,一页页地查看申报材料,不时交流意见,“有些申报信息过于详细,有核心要件就可以,要从‘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入手,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
随后的调研座谈会上,参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直奔问题,直言不讳说出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困惑和期盼。南京荣英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提出:“我们是一家从事自动化设备研发制造的初创企业,随着业务的拓展,我们也希望‘走出去’,近期还计划去巴西参展,希望能推荐相关对接渠道和信息。”南京市外办党组书记、主任林武平立即答复:“我们会尽快与市贸促会对接,提供更多信息,企业的合理需要,我们全力支持。”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的座谈很快结束。“能现场解决的就现场解决,现场解决不了的我们带回去研究。”返程路上,大家还在车上继续讨论。“建议搞一个问卷调查,找两三百家企业,问问办理签证都有哪些问题。总之,大方向就是要最大程度便利商务往来。”孙轶说。
“要舍得花时间精力研磨、下苦力蹲点”
如何做好太湖蓝藻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如何统筹推进太湖蓝藻治理与周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4月以来,省环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方斌斌多次带队前往太湖沿岸展开实地调研。
4月24日,太湖西岸宜兴段水面上,水上打捞平台随着水波轻微摇晃。江苏环工太湖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付益伟打开盖板,伸手捞起一勺蓝藻。“现在这片湖域蓝藻还多吗,打捞一次总共要多久?”蓝藻被打捞上岸后,方斌斌走上前,一手摸了下勺里的蓝藻,一边发问。“今年蓝藻量比往年少了不少,我们每天会根据蓝藻情况调整平台打捞泵,加上智能监控系统的帮助,打捞效率比之前快不少了。”付益伟回应。
“将蓝藻及时从湖体中打捞出来是现阶段最为直接、快速的内源减负防控手段,这几年太湖蓝藻现象好多了,但现在打捞量还是太低了些。”上岸后,方斌斌边走边和同事们讨论交流,“太湖蓝藻打捞地区主要在无锡市区、宜兴市、常州市武进区、苏州市四地,主要靠移动吸藻船、吸藻泵水上固定平台或陆上固定点打捞,局部区域采用人工打捞。目前受经费等各种因素影响,蓝藻打捞仅作为防控蓝藻水华聚集的应急措施。”
“开展调查研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要舍得花时间精力研磨、下苦力蹲点。”方斌斌感叹,几趟调研跑下来收获不少,调研结果显示,我省环太湖地区现有的藻泥利用处置设计规模总计18.3万吨/年,相比2022年太湖藻泥产生量8.69万吨,现有藻泥利用处置能力尚有不少富余。方斌斌说,省环保集团要坚决扛起太湖治理政治责任,加快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运用,加强与一流科研单位在重点实验室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统筹推进蓝藻治理与太湖周边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力度改善太湖水质,守护一湖好水、万顷碧波。
“下基层调研,既要‘身入’也要‘心到’”
自4月中旬开始,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组成6个调研组,一个多月来先后到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武汉等地开展调研交流19次,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一次调研,就是一次“解剖麻雀”的过程。在常州,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党委书记谢兴楠带队来到金坛茅山东麓国土空间生态综合整治实施项目。“如何把我们的林业、矿山资源与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综合整治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生态产品,我们不仅需要新的理念,更需要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在茅山三角山北侧废弃采矿宕口,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向调研组直言。“我们这次来,就是想听听你们的需求,如何进一步发挥技术优势,助力金坛开发、利用好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创新联动协同,形成保障合力,精准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深入交流中,谢兴楠一行把对方的困惑和建议详细记录下来,带回去后认真梳理思考。
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在无锡,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朱锦旗带领调研组先后到自然资源部国土(耕地)生态监测与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基地、宜兴太华天然富硒产品生产示范基地、茂华村书记工作室走访调研,广泛问需问计、征求意见建议。如何进一步把富硒产业建好建强?怎么更好助力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一次次交流中,答案更加明晰。朱锦旗说,“调研中,我们更加充分地了解富硒示范中心区茂花村发展以及地质工作助力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情况,为用好创新中心平台载体,打造地质科技创新工作服务全省优质资源开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工作理清思路。”
“下基层调研,既要‘身入’也要‘心到’,我们还将把调查研究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等相结合,真正把问题挖掘出来,把意见反映上来,把经验总结出来。”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副院长陈火根说。(林元沁 卫鑫 陈珺璐)
关键词: